诗,不需要讲道理。能想象出那画面,就好。
内容简介
学者易中天,2019 Zui新力作《读唐诗》,用现代化演绎方式,摄影家视角,风格浓郁的易氏文字,解读心目中56首*唐诗里的诗情画意。全书共分为春晓、秋思、山梦、江野、边塞五辑,每一辑所选的唐诗,情绪愈渐浓厚。同样的,正文搭配的摄影作品,情绪也随之跌宕,由江南的娇俏、莺歌燕舞,到浓郁的秋思,到萧肃的茫茫大漠、塞外星光。
书后附有详尽的唐诗基本知识:诗体、格律、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平仄、平上去入、粘对、押韵、对仗,初学者所需的知识无所不包。
摄影插图珍藏版,谈意境、讲故事、品格律,教会你赏析数万首唐诗的基本技法。任意徜徉于唐诗的绚丽世界,易中天《读唐诗》是一种捷径。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32卷"中华史"。
李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2001年,创作摄影小说《茅人的故事》,后被中央电视台制成视频节目播出。
2008年,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新疆之恋》个展并获得优秀奖。
多次举办摄影展,现已出版《新疆之恋·李华摄影集》(中国摄影出版社)。
读唐诗pdf预览
目 录
序 曲 〇 何处春江无月明
第一辑 〇 春晓
第二辑 〇 秋思
第三辑 〇 山梦
第四辑 〇 江野
第五辑 〇 边塞
附 录 〇 唐诗基本知识
后 记
原文节选
重阳席上赋白菊 ○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也是菊花诗,却风格迥异。
白居易的风趣。他说,满园的菊花金黄金黄,只有当中一小丛雪白如霜。这就好比老人白发苍苍,却走进了年轻人的欢场。
郁金黄,是金桂的别名。
把菊花说成花菊,则是出于格律的需要。
总之,白居易这诗的调子是诙谐欢快的。
黄巢则不一样。在他眼里,菊花是战士。而且,当这些战士在长安城出现时,二月春风中争奇斗艳的那些花儿,无论是红得发紫还是洁白如雪,全都早就凋零飘落风光不再。只有菊花,披着黄金盔甲列成军阵,让浓郁的香气浸透全城,直冲霄汉。
这是何等的气派!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黄巢当时是怎么想的。按照某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只不过到帝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之普普通通读书人,而且名落孙山。那时他就能想到秋后算账,扬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未必可靠。尽管后来黄巢作为唐末起义军的领袖,确实是坐着金色马车进入长安的,身后浩浩荡荡数十万大军威武雄壮的阵容,也让黄金之甲满城尽带。
不过这证明不了什么,除非这诗是起兵以后写的。
那就还是用纯粹艺术的眼光来看为好。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又叫七绝。七绝一般押平声韵,这首诗押的却是仄声,而且是入声。入声字的特点是声调短促。短促,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就凌厉激越,就斩钉截铁,甚至有一种不由分说的气势。这很符合作者的反叛精神和王霸之气。
也许正因为此,诗中"待到"的日子不是重阳那天,而是之前的九月八,尽管写成"九月九"也照样可以押仄声韵,比如:
待到秋来九月九,我花开后百花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钮。
当然,如果觉得不够过瘾,又不在乎全用上声,也可以用甲胄的胄代替钮扣的钮,变成这样:
待到秋来九月九,我花开后百花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胄。
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显然不如原作。
实际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前一句还像轻松自如地脱口而出,后一句可就有如平地响雷,惊心动魄了。尤其是那"杀"字,可谓石破天惊,尽管其本意只是凋零。
第三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更是写得十分饱满。过去文人笔下孤傲淡雅的菊花不再是暗香袭人,而是摆成了冲天香阵。那强弓劲弩般极具穿透力的香气在长安城内弥漫,透过城墙直上九霄。这是战士才有的力量。也难怪放眼望去,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个"透"字,岂非神来之笔?
如此气度,又岂非前无古人?
甚至可以说,这是晚钟,也是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