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全文免费阅读
柏杨自己解嘲地说,“吴刚伐树我洗缸”。谁都知道柏杨用“酱缸文化”来指称中国传统文化,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出中国传统至今的文化存在的问题,用他的尖锐和犀利去除传统文化的余孽糟粕
内容简介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作者简介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
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
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将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目录
吴刚伐树我洗缸――为大陆版序
酱缸国医生和病人(代序)
1 丑陋的中国人
2 中国人与酱缸
3 人生文学与历史
4 起敬起畏的哲学
5 缺少敢讲敢想的灵性
6 对事不对人
7 只我例外
8 谋利有啥不对
9 沉重的感慨
10 第一是保护自己
11 尿入骨髓
12 把羞愧当荣耀
书籍读后感
这本书创作于十年文革结束,中国从动乱中开始觉醒的这个特殊时间,创作背景很特殊,但其中有些观点评论依旧适用于今日的中国。有人说作者有些偏激,但有些观点确实就是这个社会的现状。
这本书毁誉参半,我认为应该用历史观,辩证地看待它,还是有不小意义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但是“酱缸文化太深太浓”。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好比江河,源源不断地流淌着,随着时间流逝江河里污秽肮脏的东西开始沉淀,使水不再流动变成死水,而且污秽越积愈多,就成了一个酱缸,
又酸又臭。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极其优秀的一面,但一些缺点却被几百年地保留了下来。中国人之中有不少人不会承认错误,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不认错,哪来的改正,又何谈进步呢?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虽然已经毛病百出,但我们仍仍搂在怀里,沾沾自喜。而对于西方文化,我们总是抱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态度。当崇洋媚外成为一种时尚,当哈韩捧日成为一种普遍,还有自尊的存在吗?中国人总是改不了对外邦点头哈腰的奴性行为,
可能是几千年文化所致,也可能是近代发生的屈辱事情给中国人落下了心理阴影,让国人从心底深处默认为自己落后于别人。就像书中柏杨先生所提到的一位说中文很流利的外国教授去中国小卖部买东西,说中文时老板爱理不理,
服务态度很差,一开始说英文,老板立马点头哈腰。这个故事看了直令我发笑,一针见血的点破了中国人的缺点。
在现代中国,缺点都有了改善,但始终不是最佳状态,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保持一颗“愤青之心”又未尝不可,只有敢于直面“丑陋”,才能创造“美丽”。